袁晨野黄河颂视频(袁晨野歌曲大全)

博主:专业专业 今天 1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袁晨野黄河颂视频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袁晨野黄河颂视频以及袁晨野歌曲大全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黄河颂》歌词可分为哪几部分
  • 2、《黄河大合唱》歌词

《黄河颂》歌词可分为哪几部分

《黄河颂》歌词分为三个部分:

(一)赞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二)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三)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滋润。

作品原文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 ,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艺术特色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对黄河的“颂”是通过三类比喻逐层展开的。作者首先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 ”的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

第二,音韵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如三个“啊!黄河!”反复出现,与后面的比喻句结合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三,注重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诗中“黄河滚滚”以及“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黄河大合唱》歌词

歌曲:《黄河大合唱》

制作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歌词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1939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社会影响

2015年8月26日, 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The End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