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传神论(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理解)

博主:专业专业 今天 1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顾恺之传神论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顾恺之传神论以及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理解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在目前已知的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
  • 2、简述顾恺之的主要绘画理论

在目前已知的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

在目前已知的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是顾恺之。

关于中国人物画的美学精神,最早提出相对成熟理论见解的是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在顾恺之看来,人物画创作应注重通过“点睛之笔”来实现“传神”,从而捕捉到所绘人物各具特色的内在精神气质;形体四肢和其他外在形象的描摹,都是为“传神”服务的途径与技法。顾恺之的这一观点即“传神论”,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人物画创作的一项通则。

文献记载

《世说新语》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这则记载讲述的是顾恺之为裴楷绘制肖像画,在画中人物的面颊上平添了三根毫毛。有看画人问他缘故,顾恺之说:“裴楷长相俊朗且有见识才能,这正是体现他见识才能的地方。”听后,看画的人再寻思端详,确实觉得添加了三根毫毛之后,画中的裴楷果然神气活现。

值得注意的是,裴楷是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名士,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朝代,二人前后相差近百年。不难判断,顾恺之并未见过裴楷,他所绘制的“裴楷像”,是凭借想象完成的作品。

在裴楷面颊上增添三根毫毛,无论是从真实再现还是文献还原的角度,都可谓是“无中生有”的创造发挥。

在顾恺之看来,“裴楷俊朗有识具”,俊朗是其外表,而博览群书、精通理义,才是他值得被描绘表现的内在。因而,在面颊上平添三根毫毛,使裴楷的形象脱离了一般认识上的简单俊美,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

这正是顾恺之通过“无中生有”,打破固有认识,实现人物画“传神”的用意所在。

简述顾恺之的主要绘画理论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最典型的是传神论。顾恺之主张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想象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他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以传神的形式进行绘画,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建设,这种思想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技巧不断提高。

顾恺之所主张的绘画理论重点表现生活内容和塑造形象手法,使线描这一绘画手段得到更大的创造与发展,注重表现当时的历史背景。首先,画人物传神,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其次,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

The End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