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是谁的儿子后人(光绪是谁的儿子)

博主:专业专业 今天 1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光绪是谁的儿子后人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光绪是谁的儿子后人以及光绪是谁的儿子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清朝的光绪皇帝算不算是乾隆皇帝的嫡系后代?
  • 2、光绪皇帝真正继承的是哪个皇帝的皇位呢?

清朝的光绪皇帝算不算是乾隆皇帝的嫡系后代?

事实上,清朝时期的光绪皇帝并不能算是乾隆皇帝的嫡系后代,而整个清朝时期也就只有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并不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嫡系后代。

首先,清朝其实是在后金势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当皇太极建立了清朝以后,也将其父努尔哈赤追封为皇帝了。但是皇太极在清军还没有入关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他的儿子顺治皇帝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皇帝之后,便是康熙皇帝继承皇位,康熙皇帝时期虽然立了太子,但是后来又废掉了,最终继承皇位的并不是太子,而是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其次,从雍正皇帝时期开始,便再也没有立太子的习俗了,而且也不再是嫡子继承皇位或者长子继承皇位了。而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时期比较特殊,他们能够传位的皇子其实非常少,最合适的也就是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而后,嘉庆皇帝又将皇位传位给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将皇位传位于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再将皇位传给同治皇帝。而清朝皇帝发展至此,都是嫡系传承,知道同治皇帝去世以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从旁支选择了光绪皇帝来继承皇位。

值得指出的是,当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都想继续垂帘听政,所以在同治皇帝的平辈中选中了光绪皇帝,而光绪皇帝的生父其实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所以光绪皇帝只能算是乾隆皇帝的堂兄弟的后代,而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皇帝,也是从宗室中选择的,他的生父是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所以清朝末期的两名皇帝,都不能算是乾隆皇帝的嫡系后代,也不是清朝皇帝的嫡系后代。

光绪皇帝真正继承的是哪个皇帝的皇位呢?

光绪皇帝继承的是伯父咸丰皇帝的皇位。

光绪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位以兄终弟及方式即位的皇帝。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慈禧的权力欲望作祟。

1875年1月12日,咸丰皇帝与慈禧的独子,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死去。

宫廷之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死去的同治皇帝没有儿子继承皇位,延续二百多年的大清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慈禧太后紧急 ,召来亲近大臣商议。为了稳定局势,必须尽快选出一位新皇帝。

按照大清之前不成文的规定,“父死子继”是皇位传承的第一标准。如果死去的皇帝没有儿子,也可以从宗室的子侄辈中选一人过继给先帝,以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当时,已经有大臣提出让道光皇帝的曾孙爱新觉罗·溥伦(同治的侄子)即位皇帝,被慈禧以年纪太小(一岁)的理由拒绝。

如果说这个理由还算说的过去,那之后的操作就能充分看出慈禧的私心了。

慈禧提出,必须从近支皇族里选择继承人。

因为同治的父亲咸丰也只有一个儿子,所以最近的皇族是道光皇帝(同治的爷爷)的后人。

排除了溥伦,道光一脉的后人中,最小辈分的人都是同治的同辈,也就是说只能找堂兄弟即位了。

再排除道光皇帝过继出去的子孙,剩下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三位:恭亲王奕䜣的两个儿子载澄(17岁)和载滢(14岁),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4岁)。

最终,慈禧选择了4岁的载湉继承大统。

刚拒绝了年幼的溥伦,却选择了只大三岁,同样年幼的载湉。为什么?

因为选择同治的侄子即位,慈禧就是太皇太后,再也无法以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这是她无法容忍的。

那为什么不选择辈分合适,年长一些的载澄或载滢呢?

第一,皇帝年长不好控制;

第二,年长的皇帝即将亲政,垂帘听政的时间大大缩短;(如载澄已经17岁了,同治就是17岁时亲政的)

第三,载澄、载滢的父亲恭亲王奕䜣,为人精明强干,在宗室与朝臣中的威望极高。其子成为皇帝,父子一体对慈禧的威胁太大。

而不选载澄、载滢的三点理由反过来,就成了选择载湉的理由:

年纪小好控制,可以长时间垂帘听政,其父奕譞为人忠厚顺从、低调谨慎,对慈禧没有威胁。

奕譞自号九思堂主人(三思不够要九思)、潜退主人……品一品这性格!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载湉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候选人里,载湉与慈禧的血缘关系最近。

但是,选择载湉,仍然有一个问题要处理,那就是他与同治皇帝的关系怎么定位。

慈禧与众臣议定,载湉承祧咸丰皇帝(过继给咸丰当儿子)。待载湉生下子嗣后,由载湉的子嗣兼祧二帝(同时给同治和光绪当儿子)。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后来的光绪皇帝也没有子嗣,兼祧二帝的设想并没有实现。

在人生最后的弥留之际,光绪得知自己的侄子,3岁的溥仪即将成为继任的皇帝。

他沉默了很久,不知是想起了什么?

是想起了儿时被选为皇帝时的懵懂?

是想起了甲午战败时的耻辱?

是想起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时的惊心动魄?

是想起了庚子年京城被破,一路向西逃窜时的狼狈不堪?

还是想起了被困瀛台十年的孤寂与无奈?

最后,他只轻轻问了一句:“选个年岁大点的不好吗?”随即,他叹气说道:“是啊,太后的旨意,谁又能违抗呢?”

说完,光绪很快死去了,他走完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也许,他的悲剧在4岁被选为皇帝时,就已经注定了。

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也死去了。

三年后,大清亡。

The End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