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地震断裂带(郯庐地震带平静太久了)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临沭地震断裂带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临沭地震断裂带以及郯庐地震带平静太久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安丘最大地震带是哪些地方?
- 2、沂沭断裂带
安丘最大地震带是哪些地方?
安丘地震带位于沂沭断裂带北端的安丘-莒县断裂上,而沂沭断裂带又是郯庐地震带在山东境内的称呼。郯庐地震带是我国东部最大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历史上曾发牛过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级、1888年6月13日渤海7.5级、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安丘地震台就建于1969年渤海大地震之后,现今已有40多年。台站主要任务是监测临沭断裂带北端的安丘-莒县断裂的地震前兆活动信息,流动水准测量点分布在安丘、青州、昌乐、临朐等辖区内,是地震监测工作的第一线。
25日下午,安丘地震台台长闫德桥正和同事们在一起测量水准线,这是每天两次的例行监测。尖端水平的水准仪能测出地面零点零零几毫米的变化。而这些每天都在收集的数据正显示着这个断裂带下的活动强度。光线会对水准仪的测量产生影响,因此在测量时要专门给水准仪"打伞"遮阳。
在断层观察区,通过 的十层能看出地震台所在位置下土层的差异,岩区跟泥区有着非常明显的区隔。
安丘地震台规模并不大,但却有着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四大类十三种观测仪器。有些仪器
非常敏感,带着手机靠近电磁观测仪都会对其产人生影响。地震的震前预测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达125处
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截至目前,潍坊市市区已有应急避难场所125处,总面积达280余万平方米,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
2.38平方米。 一日灾害发牛, 这些避难场所将成
为市民的“避风港”。
安丘地震几级?
2011年5月21日18:32,潍坊市安丘市发生3.6级地震,淄博局部地区有震感。
#山东地震是哪些断层造成的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
1668年7月25日山东徽莒县-郯城8.5级地震(我国东部有记录以来最大地震)
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1974年海城7.4级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测的地震)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
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5.2级地震
2003年6月山东青岛4.3级小震群活动
2006年2月9日临沂市汤头镇3.5级地震
2006年7月26日定远县陈桥乡4.2级地震
2006年7月26日全椒县3.7级地震
2009年4月6日合肥市肥东县3.5级地震
2011年1月19日安庆市怀宁县4.8级地震
2011年5月20日潍坊市安丘市3.0级地震
2011年6月17日安庆桐城市3.7级地震
2011年12月1日安徽明光市Ms2.2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2]
2012年4月8日江苏金湖县Ms3.6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3]
2012年7月20日江苏宝应高邮交界处Ms4.9级地震,恶源深度5公里[4
2012年09月06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枣庄市滕州市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交界地区(塌陷)3.2级地震[5]
2012年2月2日辽宁盖州大石桥与营口市辖区交接发生4.3级地震,属于郯庐地震带中北段;
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和宝应交界4.9级地震,属于郯庐地震带南段一个分支断层;
2013年1月19日连云港市灌云县、灌南县、盐城市响水县交界地区(北纬34.4度,东经119.8度)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
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市发生51级地震,属于郯庐地震带中北段;
2013年1月24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利津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
2013年2月3日连云港灌南县、灌云县交界地区(北纬34.4,东经119.7)发生3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2013年2月19日10时11分在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北纬31.98,东经117.48)发生2.3级地震,深度6公里。
2013年6月9日12点32分,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曲阜市交界处(北纬35.4度、东经117.1度)发生3.0级地震,恶源深度7.9千米。
2013年11月22日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前郭县交界发生5.3级地震后,11月23日6时4分和6时32分,发生5.8级和5级浅源地震。
2013年11月23日13时44分,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北纬37.1度,东经1200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2013年12月06日17时45分,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附近海域附近(北纬381度,东经1201度)发生3.8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2014年1月7日22时24分,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附近(北纬36.9度,东经121.7度)发生4.3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2014年3月16日20时04分,安徽省合肥 丰县附近(北纬324度,东经1171度)发生3.2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2014年4月20日16时00分,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北纬314度,东京1161度)发生4.3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14年10月09日12时19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北纬35.4度,东经118.2度)发生M2.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公里。
2015年1月4日00时02分,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北纬33.2度,东经119.0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2015年5月17日10时11分,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镇(北纬32.6度,东经119.1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2015年05月20日04时24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北纬31.7度,东经116.6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全市震感强烈。
2015年08月4日12时25分,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北纬40.5度,东经122.4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2016年1月8日0时38分19秒,山东临沂市临沭县(北纬34957度,东经118576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2018年1月19日21时23分,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北纬31.17度、东经117.30度)发生2.5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沂沭断裂带
沂沭断裂带位于郯庐断裂带主体的北侧,形成于元古宙,至今仍在活动,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带、山东省两大地震频发区(沂沭断裂带、聊考断裂带)之一。但与郯庐断裂带主体相比,未有极强地震记录。公元1668年的郯城-临沂大地震,是郯庐断裂带主体北端与本带相接地区发生的。
处于该断裂带范围内的临朐-青州地区,是山东省中长期地震预报的高危区。预计可能发生里氏震级6级,震中烈度Ⅷ度左右的地震。该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城)庐(江)深断裂在山东境内的区段。南由江苏入境,经郯城北至昌邑入渤海,纵贯山东中偏东部,平均走向17°,长达330km。断裂带北部宽40余km,南部宽20km左右。南北两端被第四系覆盖,露头断续长达240km。沂沭断裂带是山东最主要的深断裂带,主要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自西而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它们共同组成了中间为地垒,两侧为地堑的构造组合。主干断裂左行平移错距达30~60km。
1.鄌郚-葛沟断裂
该断裂构成沂沭断裂带的西界,其西盘多为泰山群、寒武系、奥陶系,东盘多为侏罗系、白垩系,控制了中生界的分布,总体显示为东盘下降的左行压扭性断裂。可分三段:北段(昌乐一带)走向10°~25°,倾向西,局部向东,倾角60°~85°;中段(昌乐高崖、沂水马站一带)走向10°~28°,倾向东,倾角85°;南段(沂水以南)露头差,仅在沂水八宝庄至沂南燕子湖一带出露较好,走向15°~20°,倾向东,倾角67°左右。
2.沂水-汤头断裂
该断裂总体走向15°~20°,倾向西,倾角大于50°。其西盘多为白垩系,东盘多为泰山群。总的显示为西盘下落的左行压扭性断裂,它与鄌郚-葛沟断裂共同控制了马站-苏村地堑的形成。
3.安丘-莒县断裂
该断裂主要发育在白垩系中,走向10°~30°,倾向东,倾角75°左右,断裂带宽100m以上,局部达4km,是一强烈的挤压构造带。其南段在马陵山西坡出露较好,断裂带宽20~100m,王氏组仰冲于中、上更新统之上,说明其挽近活动明显。
4.昌邑-大店断裂
该断裂构成沂沭断裂带的东界。它既是泰山群、土门群以及古生界分布的东界,又是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五莲群、蓬莱群分布的西界。它形成于太古宙末期,控制了山东东西部决然不同地块的沉积作用和主要构造,成为它们之间的地质分界线。该断裂的北段往往以揉皱带形式出现,显示多次强烈挤压特征;南段主断面局部清楚,走向10°~30°,倾向西,倾角65°~85°,挤压破碎带十分发育,断裂带宽100m以上。该断裂于晚近地质期仍有活动,在莒县桥山东北水库坝址附近切割了第四系,并使王氏组仰冲于中更新统之上。该断裂与安丘-莒县断裂控制了安丘-莒县地堑的形成。
沂沭深断裂始现于太古宙,中生代活动强烈,以张性正断活动和张扭活动为主,其东西两侧断裂下沉,形成北北东向近平行展布的马站-苏村地堑和安丘-莒县地堑,充填了大量白垩系地层。中部则断裂隆起形成汞丹山地垒,其上泰山群广泛出露。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时期,该断裂带表现为强烈的挤压活动,大部分隆起处于剥蚀状态,唯其北端下沉,形成潍坊断陷,接受了古近纪早期沉积。新近纪时期,一方面沿主干断裂有大量玄武岩喷发,另一方面潍坊断陷随同其周围的鲁北及渤海地区一起下沉,接受了古近系沉积,自此该断裂带的南北差异渐趋明显,其东西边界作用大大减弱。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成为山东地震的最大源地之一,自公元前70年至今,有记载的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过5次,其中1668年郯城8.5级地震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
因此,沂沭断裂带是影响该地区地壳稳定性的主要构造因素。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