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区划调整规划(达州区划调整最新规划)

博主:专业专业 今天 1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苏州区划调整规划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苏州区划调整规划以及达州区划调整最新规划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苏州行政区划调整昆山
  • 2、苏州吞并吴江 “吞并”吴江,苏州迈入大城时代

苏州行政区划调整昆山

苏州行政区划调整昆山
1、苏州行政区划调整昆山可实现的程度有多大呢?首先,扩大城市框架苏州-昆山无距离,从苏州轨道交通及快速路进展情况看,现在的工作目标就是迅速拉大城市框架,增强苏州市区的向心力,实现苏州市域行政、经济一体化。先导区域是昆山。
2、昆山的轨交梦,是靠苏州来实现的。苏州轨交S1线中的昆山段,成为这条苏州-昆山-上海三地的重要中转站。昆山—苏州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
3、再参照当年吴江撤市设区的情况来看,2012年,吴江市的苏州轻轨4号线即将开工消息公布不久后,9月便获批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昆山轨交S1号线今年年底开工,2021年底试运营,工期60个月。是否预示着昆山撤市设区的日子不远了呢?
4、中环二期工程共分为总长62公里的苏州城区段、昆山片区段和吴江区段。此外,昆山片区段计划实施朝阳路西延,祖冲之路改造等19个项目。根据规划昆山中环与苏州中环将实现无缝对接,从昆山到苏州驱车将由25分钟缩短为15分钟。昆山、吴江两个片区一起整合进来,苏州整个快速路就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整体。
5、目前,苏州与昆山之间,光通公交的数量就很可观了,公交109路、公交C1线、公交C2线、公交126路,这几条公交线路的客流量,乘坐过的都知道,不低!高峰期更是常常处于拥堵状态。还有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高铁三条铁路,交通的便捷更加促进城市间的发展。

苏州吞并吴江 “吞并”吴江,苏州迈入大城时代

行政区划调整,已成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惯用技巧。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宣布,撤销苏州古城区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吴江区。苏州中心城区原先的体量偏小,此举变身为苏南地区最大。苏州就此迈入“大城时代”。
做大中心城区
9月9日,苏州大雨如注。在平川路510号,记者透过稠密的雨幕,辨认出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政府的招牌依然悬挂;同日,在吴江巍峨的政府大楼前,挂的也仍是吴江市人民政府的牌子。情势似乎安然如故。
然而,变化确已发生。9月1日,苏州市政府举行 发布会,公布了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的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宣布撤销苏州古城区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吴江区。三区归一的姑苏区政府,将驻于目前的平江区政府,即平川路510号。吴江区政府则由原吴江市政府翻牌而来。苏州“五市七区”由此变为“四市六区”。
更具实质意义的是,苏州就此迈向“大城时代”,大市区面积由原来的约1650平方公里,增至约2742平方公里,有无锡、常州市区面积之和的八成,竟为苏南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市,且城区直接与上海接壤。
苏州市委常委、副 周伟强坦言,调整优化苏州行政区域格局,主要是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同时,苏州还面临古城保护和太湖整体保护开发两大重任,需要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均为“弹丸之地”的沧浪、平江和金阊三区,是苏州传统意义上的古城区,汇聚历史遗存,古城风貌浓郁,但经济总量偏小,只占全市11%,“带累”了苏州中心城区的首位度,2011年GDP占全市的比重仅为37.9%,为苏南各市最低。三个区都在改造历史街区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城,但方式雷同、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实现古城规模化保护格局,且地域局促,新城也难以做大。三个“小婆婆”难管“一个城”,因此,历届苏州“两会”都有大量区划调整的建议提案。
而坐拥宽广腹地、民营经济发达的富庶吴江,早为苏州所“觊觎”。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吴江位居第二。而苏州同样表现不俗,去年经济总量已居中国内地第六,2010年人均GDP也属全国最高城市之一,合并吴江实现“强强联合”,是苏州的强烈愿望。此外,吴江拥有一定规模的太湖水面和较长的太湖岸线,苏州欲实现太湖的全面保护,也需改善管理体制分散的现状。
事实上,吴江撤市建区并入苏州的坊间传言,自2006年起即开始流传。2010年,苏州向省政府上报了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传言即迅速发酵,网上甚至曝出甚为详细的方案内情。
“这次省政府批复的文一两个月之前就下来了, 发布会却延迟了不少时间才开,也显示出工作的慎重吧。据说市委书记蒋宏坤对此事的媒体报道非常重视,有三次专门提起。”苏州市一位媒体从业人员告诉时代周报。
空间转型先行者
调整后的苏州市区明显“增肥”:土地面积将从原来占全市的38%跃至52.6%,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从37.9%提升至49.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39.7%提升至50.0%,其他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占比都将至少占据全市半壁江山。
“一核四城”将是苏州城市的新定位,姑苏区将成为这一发展格局的核心,东部打造综合商务城、西部打造生态科技城、南部打造滨湖新城、北部打造高铁新城。苏州中心城区的首位度、辐射带动能力都明显加强。
“苏州是个大城市,但下面的一些区很小,‘大市小区’的格局不利于大城市的集成发展、协同发展。三区并一区,有利于形成合力,统一规范、管理,从省的角度也可以统一指导,形成苏州特色。吴江变成苏州中心城区的一部分,从管理职责、权限、规划方面,也更有利于朝着做大做强苏州市的方向发展。”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告诉时代周报。
在郁鸿胜看来,此次苏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空间转型。“苏州本来就代表了苏南经济增长的极点,其产业转型最终要落到空间布局上,通过布局空间的变异,重塑城市功能。苏州可以说是苏南空间转型的典型先行者。”
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也对时代周报表示:“整合三个老城区的行政资源,拆除行政壁垒,可以提升产业素质和能力,吴江并入形成‘大苏州’之后,中心城区的整体发展能力也大大提升。”
汪玉凯认为,原先作为县级市的吴江,本可能另择方向,即成为江苏省直管县,脱离苏州,这无疑将限制苏州的发展。“苏州的发展潜力很大,经济实力是很强的,要在空间上保障苏州市未来的发展。而吴江变成苏州的区,也会孵化吴江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吴江本身城市化、现代化的速度。”
经济的考虑无疑是第一位的。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也对时代周报称,“苏州下面几个县都比较厉害,实力都比较强,现在吴江并进来,加强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必要的做法。”
古城的保护,或能更为顺畅。据悉,江苏省政府已批复同意建立苏州 历史 名城保护区,将与姑苏区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东太湖综合整治和东太湖湿地保护,苏州也明显得益于此次吴江的加盟。2010年,吴江北部成立滨湖新城,规划打造“滨湖生态乐居名城”,几乎于同时,一线之隔的苏州吴中区也抛出以现代化商务办公集聚区为主的“滨湖新城”规划。两个“滨湖新城”地理相联,且一体规划,从功能定位、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均进行整体考虑。
记者驱车自苏州中心城区往南,赴吴江途中,在雨雾朦胧中,发现两地交界处,横亘着一片有零星建筑的地块,这便是规划中的滨湖新城。将来在这片土地上将有怎样的图画,仍属未知。
与上海竞合更微妙
苏州虽属江苏城市,但与上海的地理与经济“血缘”,却远比与省会南京“亲密”。此次吴江划入,更使苏州主城区与上海直接接壤,苏州“接轨上海”更为通达,两地竞合关系也更直接更微妙。
据了解,苏州的轻轨和城际道路建设,早就预留与上海相接的站点。2009年初沪宁城际铁路开工建设的同时,苏州市也同时开始北环东延二期工程,通过高架和高铁相接,古城区到上海只需40分钟。

The End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