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山东菏泽过年的风俗)

博主:专业专业 今天 1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以及山东菏泽过年的风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 2、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大年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儿那祝贺新春。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习俗,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三禁忌多

传说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不许摔坏东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忌打扫,忌将 扫出门外。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

正月初四迎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这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诸神。若是经商之人的话,应该闭门歇业,民间认为若不这样做的话,会导致亏待诸神,引起诸神不满。

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

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天公生

在中国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

正月初十石头节

正月初十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正月初十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

正月十一请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

正月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正月十四试花灯

在古代,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中国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至于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贩卖,称为“灯市”。

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

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大年初一的风俗

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二的风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与丈夫一起回娘家,所以俗称“迎婿日”。并且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还要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大年初三的风俗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毕竟现代人聚少离多,要珍惜在一起的机会。

大年初四的风俗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在以前,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己识趣地走人。还有传说记载,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初五的风俗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天一亮,人们就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大年初六的风俗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盛况不亚于除夕。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 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七的风俗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在初七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大年初八的风俗

大年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收成就不好。

大年初九的风俗

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不少民众会到寺庙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大年初十的风俗

大年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的风俗

大年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有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至十四的风俗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的风俗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以及猜灯谜。

The End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