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传(清史稿李定国)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李定国传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李定国传以及清史稿李定国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李定国传(李定国百度百科)哪里人
- 2、李定国简介_李定国_李定国吧
李定国传(李定国百度百科)哪里人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李定国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定国百度百科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明末清初大西将领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明末农民起义大西军将领,南明武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隆武二年(1646)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部联明抗清。永历六年(1652),入广西,克桂林,乘胜北上,连克永州、衡阳,“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遭孙可望嫉忌,退入广西,再屯云南。十年,密迎永历帝入滇,封晋王。后孙可望降清,西南防务机密尽失,清军大举攻黔。他转战不利,退入缅甸。永历十六年(1662),永历帝 ,他忧愤病作,于同年病亡。
李定国出身贫寒,十岁从张献忠,定国能征善战,喜读《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素称“万人敌”、“小尉迟”;以宽慈著称,攻破城池未尝妄杀,遇士绅百姓必设法保全。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四人均为张献忠义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张献忠破成都,被封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战死,与孙可望率大西军余部南走綦江,永历元年(1647年)先入贵州,后借云南沙定洲之乱进入云南,当年与孙可望等一同称王,建立政权,可望称平东王,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1648年,定国攻破佴革龙,擒杀沙定洲,平定云南。定国在云南组织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团结少数民族,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定国劝说可望:“吾辈本大明臣民,中国沦陷于外寇,则当严辨夷夏之界,以中国为重,今挈滇、黔、蜀‘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永历三年,孙、李遣使与南明永历朝廷商洽共同抗清事宜。永历四年,李定国被永历帝封为西宁王。
永历六年,迎永历帝入贵州。大西军北伐,李定国率东路军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直趋桂林,大败清军,取得桂林大捷,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大西军收复广西;然后北上大战湖南衡州,十一月二十四日阵斩清敬谨亲王尼堪,取得衡阳大捷,尽复湖南。一时天下震动,西南抗清战局也被扭转,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黄宗羲称:“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李定国在永历朝廷的功绩与名望越来越高,遭孙可望相嫉,造成两人分裂,李定国为顾全大局,被迫退入广西、云南,继续经营反清事业。
永历八年,与郑成功相约会师广东新会,图取广州,但由于郑军屡误约期,加之瘟疫流行,连战连败,没能成功。永历十年,李定国受封为晋王。
永历十一年,孙可望对李定国倒戈相向;然而由于孙可望不得人心,许多将领皆投向李定国阵营,孙可望大败,败退贵州。同年,孙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国击败孙可望后仍坚持抗清,保卫桂王政权,但因西南军事情报均被孙可望出卖,故屡遭失败。
永历十二年,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攻破昆明。李定国护送永历帝退出昆明,并指挥明军主力在磨盘山血战中狠狠打击了清军。之后永历帝逃往缅甸,李定国则独自率军返回勐腊,遣人往车里借兵,后缅甸方面将永历帝送还给吴三桂。这时定国营中人马相继病死,李定国亦病。
永历十六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后,悲愤而死。临终时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李定国于川民有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传。
著名历史学家顾诚在《南明史》中认为:“李定国的一生应该充分予以肯定,封建史籍的作者一般也给以赞许之词,但他们所赞许的是李定国后半生的‘改邪归正’,实际上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李定国为什么很少宣传满清对李定国的评价如何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明末是反抗压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李定国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而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人记载”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连清朝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有五伯之大仁大义、谦恭下士。
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当下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郭影秋语)定国的忠义节烈知道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赞道:“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抗清英雄,他宁死不屈的气节,联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共同反抗民族压迫的动人事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
郑成功和李定国谁才能有机会挽救明朝末年的局势(客观技术)
为李定国。
李定国为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
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明末是反抗压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扩展资料:
李定国的相关情况:
1、李定国深感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平定广东,便于六月主动致书郑成功,邀他会攻广州,但由于联络不便,郑成功误期,郑、李第一次联合行动未能实现。
2、李定国不仅在广东失利,在广西的进展也不顺利。七月十三日,他率兵两万进攻桂林,围攻七昼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然而孙可望仍要置他于死地。
3、八月,派冯双礼偷袭柳州。李定国早有准备,暗地伏兵于江口芦荻中。当冯双礼来攻,便以精锐抵挡。冯连忙退兵,伏兵四起,冯只得自投水中。李定国传令勿杀,晓以大义,从此冯双礼投顺李定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定国
古汉语中这几个字什么意思:除、坐、假、款、乞师
古汉语中这几个字什么意思?
除=任命官职、
坐=介词,因,由于,为着、
假=借用,利用、
款=◎诚恳:~留。~曲(qū)(殷勤的心意)。~待。~洽(亲切融洽)。~诚。~语(恳切谈话)。
◎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落~(题写名字)。题~。
◎式样:~式。
◎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第三条第一~。
◎经费,钱财:~项。~额。公~。存~。汇~。
◎敲打,叩:~门。~打。~塞。~关而入。
◎至:“绕黄山而~牛首”。
◎留,招待:~客。
◎空:“~言不听,奸乃不生”。
◎缓慢:~步。~~。
乞师=请求军队帮助。
李定国为什么很少宣传?
李定国很少宣传的原因有三:
一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实在太多太多了,二是李定国最后复明结局是失败的,三是功绩的高度在内斗上。功绩对比从一整个民族角度来说可能也许略低,比如郑成功被宣扬的是抗击荷兰并且 实现大一统,但郑成功的抗清事迹并没有被大力宣传。
因为满清的存在,24史中没有李定国的位置,在一般主流历史记录中李定国确实没法出名,但是在南明史中是有记载的,算是一个补缺吧,只是南明史自身的知名度并不高。
人物评价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的他称“我(李定国)自为王,安用请”,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不听孙可望的南征命令,弃小西天的胜利不顾而折返,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
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复合假消息更吓到洪承畴绝望辞职,若非定国不通筹划使得“孙可望之兵心懒矣”又导致叛徒(这一级别的官员按明朝正常议政程序根本参与不到)泄密加上清军已经开始搜山,几令吴三桂及八旗全军覆灭。
李定国简介_李定国_李定国吧
更新时间:2019-03-18 16:36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中文名:李定国
别名:鸿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1663年7月21日
职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拥立永历,抗清救国
封爵:西宁王→晋王
称号:民族英雄
李定国,字鸿远(或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1621年(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李定国简介,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做养子。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然后就是李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
高祖父:晋宣王李公
曾祖父:晋英王李公
祖父:晋光王李公
父:晋绍王李公以上四王为李定国四世祖先,永历十年三月定国封晋王,追赠。
刘氏
长子:李溥兴,遮炎河之败为清兵执获杀之,娶妻郑氏。
次子:李嗣兴,降清后曾任陕西宁夏总兵官。
幼子:李润兴,传闻为其部将许姓者潜奉之入腾越,改姓段氏。
养子:李远
女:李海岳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明末是反抗压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李定国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而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人记载”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连清朝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有五伯之大仁大义、谦恭下士。
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当下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郭影秋语)定国的忠义节烈知道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
雨神李定国
在一个干旱的年头里,五月间还栽不下秧,人们万分焦急,成群结队到龙王庙求雨,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求不下雨来。李定国知道后,到龙王庙上了一道义正辞严的表文,斥责龙王:“你身为龙王,掌管降雨,现在久旱无雨,黎民受难,你却拒不下雨,有亏职责!我是人间的将军,担负着保国安民大任,不忍看到农人受难,因此特令你大降甘霖,否则我将捣毁龙王庙,代天惩罚你!”龙王又害怕,又惭愧,但没有玉皇大帝和雷部的“云符雨牌”,实在无能为力,于是托梦给李定国说:“老将军要水,可我没有玉帝雷部的敕令.不敢私降大雨,只能教你一个法子:快叫你的兵丁和农人,把花甸水潭和十八溪水道挖出来,我保你溪溪出水,让三百六十村寨都有水用。”李定国醒来,发动军民台力,挖开水潭,疏通沟道,终于出水了,苍洱坝子解除了旱象。
后来,玉皇太帝知道了这件事,他本来是用干旱来惩罚黎民百姓的,却被龙王用变相降雨的办法搭救了,一气之下,就把龙王囚到东
张廷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李定国传》
王夫之,《永历实录·李定国列传》
李定国死后原葬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因李定国子嗣兴自李思茅率众来降后,清廷为了防备南明余部借李定国墓聚众反清,因此特将李墓迁到北京,乃改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顺天即今北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定国,捐资建李定国祠,称汉王庙,每年春节,杀猪宰鸡去祭祀。原祠1960年被毁,但当地群众依然前往祭拜。1988年,勐腊县 *** 拨款15万元重建,被云南省 *** 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县民族博物馆保存有李定国使用过的铁炮5件(座炮3,手炮2)。
大理市下鸡邑村的白族也奉李定国为“本主”,建有本主庙。
屈大均为其作词:
《李六处女》
六处女者,皆李氏,番禺茭塘都宏福乡人。癸巳,晋王帅师至新会,茭塘诸乡治战船应之。晋王败绩,敌攻宏福,六女登楼皆缢。
双燕归何处?楼台久不春。云疑飞髻女,月是弄珠人。玉佩捐湘浦,罗衣绝塞尘,琵琶弹马上,嗟彼去和亲。
小姑弹宝瑟,大姊织流黄,独立朝霞里,双流日月光,何曾窥宋玉,不肯做王嫱。一代红颜尽李定国简介,当楼恨未央。
《许二烈女》
二处女皆许氏,番禺潭山乡人,父明宗,某县知县。癸巳,晋王帅师至,”兵”以潭山乡与晋王交通,攻之,二处女从母某氏及庶母某氏,投井死。
双雏随阿母, 在
1955年”新美术“ 了《李定国抗清兵》连环画。
2005年《长河东流》李明饰演李定国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