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秦灭六国哪国最难打)
在说灭楚战争之前,先了解一下这个和周王朝相伴800年左右,历史悠久的楚国发展历程。公元前1021年(虽然详细时间不准,但肯定是在公元前1021年,因为这之前周成王在位)周成王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楚国正式立国,在公元前233年灭亡时,还比周王朝多坚持了16年。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诸侯
在整个春秋战国历史上楚国属于较早立国的一支诸侯。早在商末楚人的酋长鬻熊就审时度势,率领族人及时投靠了周文王,臣属于周王朝,确保了灭族的风险,所以他才是楚国的真正缔造者。自其曾孙熊绎立国之初,楚人一面以卑微之态侍奉周王室,一方面艰苦创业辛勤耕作,国家已逐渐呈勃兴之势。熊绎下传四代至熊渠时,楚国已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开始向周围地区开拓。熊渠是楚国历史上的最为重要开拓者之一,其在周厉王强化控制权的冲突中,以不称王、不分封,继续臣服于周为策略,削弱了周王朝的敌对情绪,减少了和周王朝的正面冲突,保存了实力。熊渠的这一举措,对楚国能在江汉立足、争霸中原的战略奠定了基础。
一直到楚武王熊通时期,楚国开始了争霸中原之路,楚武王靠弑侄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作风硬派,经过其50年的治理,让楚国初具清朗安宁的社会局面,楚国也由此逐渐强盛起来,号称春秋三小霸之一。 其子楚文王继位后开始向北扩充,不断和诸侯国发生战事。经过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三代的扩张努力,到楚庄王时楚国已经可以和当时的中原大国晋国一较高低。在继位后楚庄王坚持革新,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铁血诸侯楚武王开启了楚国的雄霸征途
当时的形势是楚西有秦国的威胁,夹在晋楚中间的郑国作为桥头堡则更是两国必争之地,所以楚国要想和晋争霸中原,则必先收服郑国以阻断晋国南下之路;而宋国同样处在楚国和中原各诸侯的咽喉要地,所以会时常受迫叛离楚国,而控制了宋国,则有可能进而控制中原。在崤之战后,秦晋反目,这时楚国不再顾虑秦国的威胁。而这时郑国也受晋的威胁,叛离了楚国。为了争霸中原,晋、楚双方围绕郑国展开了长久的争夺,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公元前597年楚晋之间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争霸中原的—两棠之役。这是一场由楚庄王率军围攻郑国而引发的战争,当时晋国派荀林父率兵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由于晋军内部将帅不和,又缺乏有效的指挥,各自为战,再加上晋军又要防御秦军从背后偷袭,结果首尾不能相顾。而楚军则抓住有利战机,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最终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一洗城濮之辱。 接着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几年不断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经过数年几番征讨,最终奠定了楚国的霸主地位,中原除秦、晋、齐、鲁之外,尽以楚庄王为尊,由此也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中的历史地位。
将楚国推向亡国边缘的楚平王
在楚康王通过“弭兵之会”和晋国平分中原霸权之后,楚国迎来了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国君楚平王。公元前528年楚平王继位,其宠信奸臣费无极,抢太子妻孟嬴,还诛杀了伍奢、伍尚,致使太子建和足智多谋、颇有才干的伍子胥出逃。由于楚平王的混乱统治,被吴国看到了时机,吴王僚出兵伐楚。在楚平王的统治下,楚国国力江河日下,不但失去了晋楚争霸的强大实力,还屡被各诸侯小国侵犯,致使诸侯国都叛楚归晋,楚平王最终郁郁而死。即便在楚平王死后,楚国依旧未能从国力衰退的形势中扭转局面,到其子楚昭王继位之初,楚国几乎在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带兵攻打中覆灭。
楚昭王不似其父,担当了中兴之主的重任,从楚昭王开始楚国在变革兴邦的道路上一路开挂。其子楚惠王继续执行其父制定的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同时不忘扩展领土,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缓解了与越国的关系,并获得淮上之地,对向东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后楚又和秦交好,通好于秦。接着又灭掉了杞国,自此,楚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这时的楚国又重新以大国姿态步入大国行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触动楚国贵族利益的吴起随楚悼王的死而被杀
公元前401年楚惠王的曾孙楚悼王继位,开启了楚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路。其时,各诸侯都在竞相改革,经过几百年的战争洗礼,这时的改革意味着诸侯间最为惨烈的兼并战争又要开始了。面对以魏、赵、韩几国的外围威胁,再加上国内社会矛盾的尖锐,楚悼王启用了来楚国避难的吴起,在魏国政绩卓著,军功赫赫的吴起,一到楚国就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并晋升为令尹,主持变法。
吴起的变法如同魏国李悝变法,是在新兴政权下的一次具有封建性质的变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发展,但由于变法触动了旧权贵的利益,遭到反对,虽最终夭折。但是其对楚国的经济、军事等都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国力逐渐强盛,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当时,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楚国在楚威王时期成为战国最强盛的霸主
到了其孙子楚宣王继位后,楚国乘秦魏作战之机,沿汉水西上,将褒汉之地据为楚有。并逐渐将势力延伸至巴、蜀境内。公元前354年楚宣王十六年,楚宣王派兵解了魏攻赵之围,同时和赵、齐修好,致使魏国则不敢轻易得罪楚国,在魏、齐、赵三国之争中,楚国举足轻重,获利最丰。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七年,齐国将齐越的战火引向了楚国,越国无疆自信心爆棚开始攻打楚国。由于楚国准备充分,无疆最终引火烧身,在楚国的几番打击下,越国最终灭亡,吴越之地尽成为楚国所占。到楚威王公元前329年,楚军又攻陷巴国国都江州及其北的陪都垫江,并进入云南和四川西南部。在楚宣、威王父子两统治期间,他们励精图治,对外利用诸侯间的矛盾制造机会,并伺机出击,使楚国成为战国这一时期雄踞大江南北最强盛的霸主。
发布于:2023-07-1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