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清北自招系列详细介绍)

博主:专业专业 今天 1

降四十分、降六十分录取C9高校?!

降本一线、保送清华北大?!

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没有高考压力?凭什么别人家孩子的高三轻轻松松?凭什么别人家孩子不用为大学志愿发愁???

其实他高二时就游历全国学习竞赛,从省联赛选拔进入省队,再参与全国总决赛,他在高二时就提前吃过了高三的苦。

高中就读于某县城一中,提前签约一本线录取清华大学,来看看阿荣学长的经验分享吧!

签约清华的照片

教育经历

高中就读于某县城一中,是该中学当年唯一选择通过竞赛升学的学生,高二学年离开教室在全国七个省的十一个城市学习信息学竞赛,获得以下信息学竞赛奖项:

1. 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省一等奖两次

2. WC(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二等奖

3. 清华大学信息学竞赛冬令营签约(省队一本线协议)

4. CTSC(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选拔赛)二等奖

5. 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目前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剑走偏锋(竞赛体系介绍)

我的高中时期,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主要分为以下流程:

1. 省联赛:全国考生在同一天考察同一份NOIP试题,各省依本省考生的分数各自划分省一、二、三等奖的分数线,考生获得的奖项可作为高考自主招生报名的重要加分项,考生取得的分数是进入省队的重要评估

2. 省队选拔:各省根据上一年度的NOIP、NOI成绩获得不同的省队名额,各省组织各自的省队选拔,一般有一至两次考核,同考生的NOIP成绩加权评分,选拔出本省当年的信息学竞赛省队。竞赛大省的省队队员能直接签约保送清北,其余省份的省队队员有机会签约清北的降分录取协议

3. 全国竞赛:各省当年省队将一齐参加全国竞赛,获铜奖及以上的同学有机会签约985高校的降分录取协议,获银奖且排名靠前的同学有机会签约清北的降分录取协议,获金奖且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同学能直接保送清北

在全国竞赛结束后,国家集训队的队员们会继续进行选拔考试,在冬令营中决出国家队预备队,预备队队员再在国家队选拔赛中决出正式队员,正式队员将代表国家参加当年的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进入大学前学习计算机知识,想要参与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也逐年增加,于是CCF(中国计算机学会)在省联赛前增加了省联赛考核CSP。CSP分为CSP-J(面向初中生)和CSP-S(仅限高中生参赛),只有CSP-S考核优异的学生能参加NOIP比赛,NOIP比赛后的流程则与过去几乎相同。

(竞赛的)风险与机遇

竞赛的风险: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的风险是基本一致的,首先是为准备竞赛所学的知识几乎与高考不相关,即使对于高考涉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也是如此,参与竞赛的同学只有全力准备大学知识才能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竞赛生的个人情感,几乎只有全面脱离普通中学课堂的学生才有充足的精力准备学科竞赛。在课堂里学习知识准备高考是大部分中国中学生的人生必经阶段,脱离课堂意味着竞赛生与他们本应所处的社会“脱节”。

竞赛的机遇:不同于一锤定音的高考,竞赛最重要的机遇就是有不止一次的签约升学机会。在我那年的比赛中,清北招生部均举办了各自的冬令营、夏令营,且全国冬令营、省队选拔和全国赛中也发放了降分录取协议,我参加全国竞赛的那一年签约清华或北大的机会总共有七次!近些年竞赛招生紧缩,但是清北依然放开了部分学科竞赛的提前自主招生,如物理竞赛选手可报名“攀登计划”,有机会在高一或高二就签约清华大学的一本线录取协议!虽然学科竞赛学习的知识是高考用不上的,但是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是受益终身的,就高考而言,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会经历高强度逻辑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自习习惯。以我个人为例,我在高三最后回归高中课堂时,也能迅速转变到高考学习状态,最后的高考成绩也较为良好。

为什么编程要从娃娃抓起(提早学习编程的好处)

欧美的心理学家曾根据经验总结出“一万小时定律”,即如果你致力于投身某个领域,在该领域钻研超过一万小时,你基本能成为该领域的大师。中学学生若肯钻研,是有能力理解接受大学知识的,提前钻研的知识也一定会在之后的大学生活和工作生活里得到收益。以我身边的人为例,我认识的数学、物理、信息等竞赛生,在本科学习相应专业课时确实比身边的人轻松,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继续投资于自我提升。

The End

发布于:2023-07-1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