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是王维什么时候
《辋川集·茱萸沜》古诗原文及注释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辋川集·茱萸沜》古诗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介绍】
《辋川集·茱萸沜》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29首。
【原文】
辋川集·茱萸返茄沜
作者:唐·王维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注释】
①茱萸:分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花黄色,果实长椭园形,枣红色;吴茱萸花绿黄色,果实小,红色;食茱萸花淡绿黄色,果实球形,成熟时呈红色。三种茱萸的果实均可入药。沜:水涯。茱萸沜当在欹湖畔。
②芙蓉:喻杯之美;全诗校“一作茱萸。”古时有置漏凳察茱萸于酒中而食的习俗。
【解读】
茱萸沜是兰田辋川的风景点,是一个岸边生长著繁茂的'茱萸的深山池沼。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粗辩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辋川集的作者
辋川集的作者是王维。
辋川集(wǎng chuān jí),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同时收录有裴迪诗作二十首。《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
《辋川集》序: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迹樱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作者简介: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姿咐丛“王右丞”简扰。
辋川集华子冈王维拼音
fēiniǎoqùbùqióng,liánshānfùqiūsè。shàngxiàhuázigāng,搭敏chóuchàngqínghéjí。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知升枝维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笑首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辋川集的作者是谁
王维是唐代诗人辋川集的作者:
辋川集、金屑泉,此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此诗是一首组诗中的一首。
作者:王维。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
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纯桥帝。
1、王维、(701年—761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局铅社会打击彻底禅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2、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桐裤好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古代文学史如何考王维
王维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安史乱起,至德元年(756),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大慎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61岁卒于辋川别业。王维诗兼擅各体,尤善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少年行》七绝组诗,共4首,分写长安少年高楼豪饮、报国从军、勇猛杀敌、云台论功,是表现盛唐人豪迈
气概的游侠诗的代表作之一。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但这种理想化并不给人任何滚岁敬虚假之感,关键就在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山居秋瞑》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的名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辋川集》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辛夷坞》是第l8首: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涧户寂无人”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寂无人”,在常人看来,该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而王维则不然,因他所欣赏的正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那自开自落的芙蓉花,所展示的正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撰写了《能禅师碑》。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到的一种心灵状态,对王维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山居即事》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这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由于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独往独来的归隐雀磨生活写得很美,其《酬张少府》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无心于世事而归隐山林,与松风山月为伴,不仅没有丝毫不堪孤独的感觉,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王维的辋川集和归嵩山作哪个早?
归嵩山作是在开戚耐元中期桐仔陆,王维回嵩山时所作的。根据辋川集中的一首《鹿柴》,是开元末年所作的,局顷因此,归嵩山作应该是较早的作品。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