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月老师五线谱教程(老师_老师五线谱)

博主:专业专业 昨天 1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荷月老师五线谱教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荷月老师五线谱教程以及老师_老师五线谱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春末叫暮春,冬末叫残冬,夏末和秋末叫什么
  • 2、荷月,莲韵袅袅

春末叫暮春,冬末叫残冬,夏末和秋末叫什么

春末叫暮春,冬末叫残冬,夏末一般称之为“伏月”或“荷月”,秋末一般可以称之为“菊月”。

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扩展资料:

月份别称

1、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

2、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3、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4、四月:余月、清和月、孟夏

5、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6、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7、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8、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9、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10、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11、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12、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槐月

荷月,莲韵袅袅

我很欣赏古人把农历六月称“荷月”,不仅有画面感,还有清凉之氤氲。此时,端午刚到,时节已提前把人们带进了酷暑之溽。芒种的身子刚冲进来,梅雨天就接踵而至。尽管近些天,阳光、浮云、雨滴交合着,但闷热、闷湿,总闷得人有点躁。 想找一块爽静之地放松一下, 便想到“荷月”二字。走进词意,清凉之气似乎在心里升起,眼前又好像飘来一丝丝掠涧之风。心,渐渐静了下来,看书养性吧,在闷热之境中,做名“静客”“溪客”,灵魂也是一种升华。 这 “静客”和“溪客”是荷花的别称。“水宫仙子”“六月花神”“金芙蓉”甚至“玉环”,还有“芙蕖”“菡萏”等等。这些玉名雅号,无不飘逸着古人对荷花的别样情怀。我也很喜爱莲荷。荷花如玉,莲叶似盖,对莲荷的 情感 缘于家乡的情怀。

家乡位于大源湖畔,河港沟汊特多。一到夏季,荷塘莲池,移步即见。小时候,家门前,一湾清韵水凼,满塘碧叶粉花。南风悠悠,清香缕缕。晴热晌午,我和邻居伙伴分坐在洗衣埠木跳板上,每人掐一片荷叶,覆盖头顶。双脚摆动在水里,阴凉极了。鱼儿溜了,蛙儿跳了。只有柳树脖杈上的知了不厌疲倦地直叫。听到母亲的喊叫,我俩急忙往家里跑。带水的赤脚印,三下两下就没了。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离开家乡多年后,首次听到凤凰传奇《荷塘月色》的情歌时,整个人是在静静听,心却无限飞扬。其实,童真的清香早就被中年粗暴的喘气声噗到了十万八千里,而奇妙的思念永不变老,常空灵飘逸。我又想到了心中的另一处荷塘。

那是在中学当老师时,学校有个“清池文学社”,文学社里有期刊《小荷》。我曾做过主编,负责期刊组稿 。我们的文学社是全国中学百强社团之一,《小荷》期刊也被评为社团优秀期刊,文学社团的学员作品也屡次获奖。2007—2008学年,应该是文学社成长一个高峰期。华中师范学院《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每年都组织“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活动。那一次,清池文学社有石婷、胡行飞,梅记龙,瞿敏,余群,周海媚等六名学员获得全国高中组二等奖,捧回了金灿灿的奖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管教学的 在表扬文学社时,说的频率最多的诗句。 后来,文学社组织了一次讲座。我作了一个专题报告,“文学长河中的荷莲清韵”。记得当时的思路是,让学生走进文学的荷塘,划动课本之舟,去领略“惊起一滩鸥鹭”的奇美异景。“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诗经 陈风 泽彼》)“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节选)(课本)追溯文学源头,《诗经》里“荷”“菡萏”与《离骚》里的“荷””芙蓉”物象一样,都是莲荷,但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吗?

望着同学们那清澈的眼神,我现场用了简明一句来回评:《泽彼》里的荷、菡萏是用来形容女子心中男神的美貌与神韵。以物喻人,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而《离骚》里的莲、芙蓉具有高贵纯洁的气质,屈原把自己幻化成与荷、芙蓉为伍,绝不屈服楚王和他身边佞臣的污秽势力。把莲荷美化,并倾注自己美好的心愿和 情感 , 这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文学源头,特别是屈原,他点燃了莲荷蕴含的灵妙烟花,璀璨出了文学长空中绚烂的莲荷繁星,美醉了后世无数文学追梦人。

“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 李商隐《赠荷花》)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唐. 温庭筠《莲》)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唐 孟郊《乐府三首》)

诗句里,花魂与诗魂在袅袅娜娜的清香中相融相亲,相安相息。

那时,读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也想让自己变得清纯无邪;读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也想自己有个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漫步于莲池荷塘,款款留别;读着 “莲,花之君子者也,中通外直…”也想做一个品性刚正不阿,性情一尘不染的达人。

但一离开绚烂的诗苑,回到现实,文雅之气便荡然无存,自己就是凡夫俗子一枚!

直至今时,鬓斑心隐,才真正懂得诗人的梦很绚烂,但现实也很无奈。要不然陶渊明、杜甫他们不会在暮年之际,让自己丰富厚重的灵魂在贫瘠中渐渐苍白无痕。

时过境迁,如今大环境的“复兴之梦”让人们,特别是让有文学梦想的草根达人的生活有了很强的韵律节奏感。他们既能在“软泥上的青荇”里“撑一支长篙”沉淀生活,还能“满载一船清辉,在清辉斑斓里放歌”。像英山大姐邬思本边打工做保洁,边行文逐梦。每当读到她的诗文时,总觉得有一缕缕清韵的莲荷之气从字里行间渗溢出来。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唐 卢照邻《曲池荷》)

文学追梦者没有理由不前行。屈原能身披荷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周敦颐能让自己的尊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生活的美好是要用诗梦来装饰的,只要有梦,就有诗和远方的召唤。

我也是一位文学追梦者!想到这里,静静翻开《唐诗鉴赏辞典》,继续徜徉于近体诗抑扬顿挫的律韵之中。

端阳吟莲韵

粽子糯柔酥晃晃,

香栀皎皎戴鬟妆。

我吟花朵诗人爱,

菡萏芙蕖缭蕴香。

荷月,我寻找到了心中那片清凉的林荫之境。心静了,周边便无溽热闷湿之气的环绕。

2021/6/14

作者简介: 蒋国雄 黄梅县刘佐乡占圩村人,退休教师,现居小池镇。

The End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