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调整的原因(院系大调整的罪魁祸首)

博主:专业专业 39分钟前 1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院系调整的原因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院系调整的原因以及院系大调整的罪魁祸首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的介绍
  • 2、我国50年代的院系调整将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设置调整为何种式样?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的介绍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的英、美式高校体系改造成苏联式高校体系。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加强了党对高校的 ;理工分家与专业设置狭窄;历史悠久的名牌高校被拆散,综合性高校严重削弱,并造成了很多高校的传承发生断裂,校友归属混乱不清,导致高校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影响了 的造就;私立高校、教会高校退出历史舞台。这场 体制改革,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史称“院系调整”。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 系统的基本格局正是由此发端。

我国50年代的院系调整将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设置调整为何种式样?

我国50年代的院系调整将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设置调整为效仿苏联式。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式、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院系调整后,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的183所。

调整影响:

经过调整后,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各院校的性质和任务均较前明确,工科院校得到了发展,综合大学得到了整顿,这样使高等学校在院系设置上基本符合 建设的需要。

所谓的符合需要就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 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而随着各地新设工科院校的增多,1986年,这一比例更跌至4.3%。

The End

发布于:2023-07-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专业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